宴会开始之前,太监先抬上来一张大案,在案几上摆放玉牌,玉坠二枚,金汤匙一件,银盒一轮,犀钟一棒,文房一套,以及果筵一席。
嘉靖帝亲自抱着皇孙来到案几前,为他举行抓周礼。
看到案上琳琅满目格式物品,朱翊钧眼睛亮闪闪的,还以为这些都是他的玩具。
嘉靖帝把他放在案几上,小家伙往前爬了两步,先就近抓起一枚玉坠,举到眼前,歪着脑袋打量一番。
正当大家以为他选定这枚玉坠之时,小家伙却手一松,抛下玉坠再不理会。
而后,他又抓起稍远一些的金汤匙。形状很熟悉,乳母平日就是用这个喂给他米糊糊,小家伙咧开嘴就要把金汤匙往嘴里送。
嘉靖帝眼疾手快,把那胖乎乎的小手按住:“这个不能吃。”
小家伙扔掉金汤匙,一边笑,一边咿咿呀呀的重复:“能吃……不吃……”
朱翊钧把案几上的东西抓了个遍,却只是拿起来新奇的瞧一瞧,而后丢到一旁,再不多看一眼。
眼看最后那个银盘也被他随手一推,咕噜噜滚到案几边缘,差点落地。小家伙对桌上的东西彻底失去兴趣,回头扑进了嘉靖帝怀里,口齿不清的说道:“皇爷爷……抱……抱~~”
这个结果让宴席上的所有人都很意外,案几上的金银玉器、文房四宝、水果点心,哪个小孩子看了不迷糊,偏偏小皇孙竟是一样也没选中。
帝王哼笑一声,脸上并无惊异之色,仿佛对这一结果早有预料。
他从袖子里
摸出个东西,放在案几最远端,小皇孙够不着的地方。
众人定睛看去,当场吓得大惊失色。
作者有话要说
明朝太监真的称呼皇帝主子,主子万岁爷,我没乱说。
不管是嘉靖还是隆庆,主要写他们对男主的宠爱,并不代表人物本身有多正面。
李妃是裕王侧妃,正妃是陈氏,但戏份不多,我就二合一了(也是一些相关剧集的处理方式,人高分历史正剧,第一集 就说裕王妃诞子。我这就一解闷儿的话本儿,和历史真没多大关系。我相信看到这里的小仙女应该也已经看过文案了,如文案所说全是私设),后面也有同样情况,戏份少,作用类似的配角二合一。
再次强调:平行宇宙,和历史无关。
小皇孙看见那东西……
小皇孙看见那东西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,刚还要皇爷爷抱抱,现在却又扑腾着要往案几上爬。
东西被嘉靖帝故意放置在最远处,小家伙伸着脖子望了一眼,有些远犹豫。众人以为他够不着,会主动放弃,下一刻,他却伏在案几上,穿过那些刚才被他丢弃的金银玉器,手脚并用的往前爬。
他认准了目标,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吸引注意,一直朝着目的地而去,很快就爬到了那东西前面。
嘉靖帝一直站在案几前,一言不发的看着。其他人看一眼小皇孙,又看一眼他的脸色。希望从他神情变化,窥探他内心的想法。
不知道这位多忌多疑的帝王是真心对小皇孙寄予厚望,还是只是以此试探。
朱翊钧翻身坐好,眼睛瞪得圆溜溜的,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先试探着一只手去拿,拿不动,干脆两只小手捧起那东西,举到眼前,歪着脑袋左边看完看右边,随即开心的的笑起来,喜欢得不得了。
一岁大的孩子并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,只是单纯的被它的外观和质感吸引。
但旁边站着的众人,无人不识此物。那是太祖高皇帝传下来的“十七宝”之一的“皇帝行宝”,用以册封和赏赐。
“十七宝”原本都是金玺,在大明王朝两百年的光阴里,历经数次火灾,到正德年间已尽数毁损。
前些年,嘉靖帝命人寻觅天下美玉,重新补制,还格外增加了七枚宝玺,并称“二十四宝”。
可御宝平时归二十四衙门中的尚宝司保管,嘉靖帝今日为何会随身携带?
裕王被儿子吓得心跳都漏了好几拍,他这么谨小慎微的人,怎么生出个这么胆大包天的儿子。
裕王壮了壮胆,上前一步,低声呵斥:“大胆,还不快放下,什么你都敢拿。”
“朱载垕!”嘉靖帝不悦的看向裕王,怒目而视,“这儿没你说话的份儿。”
小皇孙抬起头,冲他爹咧嘴一笑。裕王现在是害怕老的,也不敢招惹小的,只得闭嘴,卑微的退到一旁,还被王妃瞪了一眼。
小皇孙捧着玉玺爱不释手,仔细研究片刻,挑了个最满意的地方,嗷呜一口就朝着龙扭的尾巴咬下去。
那毕竟是玉石雕刻而成,他那几颗小米牙咬不动,只能含着龙尾巴嘬两口,就跟吃奶似的。
这憨态可掬的小模样叫人忍俊不禁,但众人都憋着,看到嘉靖帝笑了,才敢跟着笑。
古往今来,多少人为了这东西铤而走险,甚至丢掉性命,可在小皇孙眼里,却只是一个新奇的玩具罢了。
笑够了,嘉靖帝才走到朱翊钧身后,一把抽走了他手中玉玺:“好了好了,把它还给皇爷爷吧,它现在还不是你的。”
小家伙也不在意,嘉靖帝拿走了他的玩具,他便摇摇晃晃从案几上站起来,转身又扑进了他皇爷爷的怀里。
宴会之后,司礼监呈上拟好的诏书,嘉靖帝加盖印玺,递给黄锦让他宣读。
这封诏书的内容很简单——他要提前册封裕王长子朱翊钧为王世子。
按照《皇明祖训》规定,亲王嫡长子,年满十岁,才能晋封王世子,授以金册、金宝,等待继承父亲的亲王爵位。次子和庶子,想要袭爵要求更加严苛。
大明朝历史上,皇子提前封爵的并不少。旁边的裕王和景王就是在两岁的时候,被嘉靖帝册封亲王。但那是因为册立皇太子,顺便把这俩活着的一起捎上,并不代表父皇对他们的恩宠。
刚满周岁就晋封王世子,在大明朝可是头一次。
嘉靖帝对儿子不怎么样,对孙子那可真没话说。
又是百岁宴,又是赐名,又是抓周礼,玉玺都能拿给他当玩具玩,最后还提前晋封王世子,这隆宠也是没谁了。
景王看得心里实在不是滋味。今天是小年夜,为了讨好父皇,他提前备下了一份贺礼。
说来也是小皇孙百岁宴的事情,严世蕃建议他考虑子嗣问题,通过一年的努力,上月初见成效。
“恭喜父皇。”嫉妒让他行动快过脑子,景王已经跪在了嘉靖帝跟前。
嘉靖帝看着他:“你有什么喜事?”
景王说道:“儿臣府上的侧室已有身孕,不久之后,父皇又将喜得皇孙。”
嘉靖帝不动声色的看着他,锦衣华服,红光满面。
片刻之后,他又看了一眼旁边的裕王,畏畏缩缩,木讷迂腐。
真是越看越气,他一世英名怎么生出这么两个东西。
“知道了。”
嘉靖帝抱着朱翊钧,转身就走了。
景王实在没想明白,既然父皇这么喜欢皇孙,为什么听了他的喜报,一点也不高兴。
事后,严嵩得知此事,气得差点两眼一黑,提前上路。
他早知道景王是个草包,满脑子都是钱和女人,好忽悠也好控制,严党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选中景王。
可严嵩没想到,他竟能愚蠢至此。
一来,孩子是否能够平安出生还未可知。二来,谁能保证侍妾生的就一定是个男孩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