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91节(1 / 2)

朱高煦汗颜,老朱家父子关系确实还算和睦,就是叔侄关系不好。

“殿下!”

忽的,院外传来叫嚷声,朱高煦偏头看去,只见徐晟又跑了回来。

“何事?”朱高煦疑惑,徐晟却擦汗道:“您那几个叔叔想见您,您要不要见见?”

“有谁?”

“齐王、辽王、岷王……”

“不见!”听到是这几个臭鱼烂虾,朱高煦连见的心思都没有。

他还以为是朱允炆提前给朱橚抓回京城了,如果是朱橚的话,他倒是想见一见,毕竟朱橚虽然干了不少混账事,但一本《救荒本草》还是能为他挽回不少形象。

朱允炆要削藩,他又何尝不是。

搞得关系那么好,后面他不好意思下手怎么办,他这个人眼皮薄,见不得亲人的血。

“那我怎么回应?”徐晟莽撞开口,朱高煦闻言却道:“就说我这个侄子在忙事情,等他们等他们的大兄来京城,自己找他们大兄去。”

“啊?”徐晟还没见过这种语气的侄子,可一看朱高煦这么说,他便转身走了。

待他离去,杨展也缓缓起身:“那末将也回府上写信了。”

“你在京城还有府邸?”朱高煦诧异。

“内城置办不起,但外城确实有一处。”杨展无奈笑着,朱高煦闻言也起身:“走走走,我与你一起去。”

“额……”杨展语塞,却架不住朱高煦开口,只能与朱高煦上了马车,向着西边的江东门赶去。

倒是在他们无所事事的时候,朱允炆自焚和朱高煦拿下京城的消息也传向了四方。

扬州的盛庸、平安、俞通渊等人听闻,皆为朱允炆哭嚎,但还是接下了朱高煦送来的军令。

至于直隶各府和江西、浙江等行省则是还在观望。

不仅仅是他们,南方各省几乎都在观望,毕竟谁也没遭遇过打仗把皇帝打没了的情况。

现在皇帝不仅死了,儿子还在朱高煦手里,偏偏朱高煦也是太祖高皇帝的孙子,而且他也没即位,而是要叫燕王南下。

他的这番操作,各省布政使看得十分迷糊,他们还以为朱高煦会派人和朱棣商量谁做皇帝,可他直接叫朱棣南下,这不就是让朱棣做皇帝吗?

这消息别说是朱棣,就连先得到消息的吴高、李坚,乃至于李景隆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面对皇位的诱惑,朱高煦居然无动于衷,直接北上请朱棣南下即位。

就这一举动,便可以称为第一孝举。

“眼下该如何?”

拿着手中的旨意,李景隆倒没有盛庸、吴高等人那些什么哭嚎的举动,反正在他看来,打来打去也是朱家的帝位,只是他确实有些对不起高皇帝的托付。

且不提皇帝是真的自焚还是假的自焚,单单朱高煦放出这个消息好几天都没有地方举旗说出现皇帝来说,皇帝多半是没了。

现在皇帝没了,自己是应该投靠朱棣还是南下投靠朱高煦?

“渤海郡王不做皇帝,要让燕王做,理应投靠燕王,一起南下。”

安陆侯吴杰忐忑开口,一旁的徐凯脸色铁青,似乎对于二人如此堂而皇之的讨论而感到不满。

倒是李景隆察觉到了徐凯的不对,因此特意说道:“眼下运河开始被接管,我接到消息说,镇江、苏州等府都投靠了渤海郡王,我等不归顺,难不成退往陕西,拥立秦王?”

“且不提秦王无才德,单说西北之地人口贫瘠,就难以养活我二十万大军,数十万民夫。”

“如果我们不南下,那等南边接手运河沿岸的水次仓,届时我们可就真是案板鱼肉了。”

“至于投靠燕王,我着实未曾想过,毕竟你们可曾想过,我军主要就是与燕军交手,他们痛恨我们,不比痛恨北方的鞑子轻。”

“真要投靠,我们也只有南下这一条路。”

李景隆摆出事实,事实就是他们和燕军确实结怨很深,死在南军手中的燕军起码两万,死在燕军手中的南军更多。

相比较下,朱高煦那种闪击全辽,又闪击京师的做法,确实做到了少与诸军交手积怨。

渤海军从登陆登州到现在,死的人连三千都没有,这战果完全可以傲视群雄。

唯一能让渤海痛恨的人,可能就是吴高和刘真、耿瓛这三个人了。

在没有积怨的局面下,率先一步南下投靠朱高煦反倒是最优解。

“若是二位没有意见,我便手书一份,告诉渤海郡王我等心意。”

李景隆说是询问两人,可目光却一直看着徐凯。

只是从他动笔到写完,徐凯始终一言不发,直到那封信被李景隆派人送走,徐凯才作揖转身走出了营帐。

然而,不等李景隆松口气,帐外便传来了马蹄声。

不多时,塘骑走入帐内,双手作揖道:

“国公,东边出现渤海的兵马,这是领军之人亦失哈派人送来的书信。”

“他连我必须投他都料到了?”李景隆略皱眉头,只觉得朱高煦似乎把他们这群将领都摸了个清楚。

接过书信,李景隆打开后一目十行,果然其中内容主要就是说降,理由也和刚才李景隆说给徐凯、吴杰的差不多。

李景隆看完,只觉得还好自己没有与朱高煦交手,不然以他对自己的了解,自己恐怕要吃大亏。

他合上书信,缓缓起身,看着那塘骑开口道:

“请亦掌印率兵前来吧,我降了……”

理清税制

“你说什么?!”涿州,当朱棣蹭的一下站起身来,站在衙门内前来传信的张辅无奈再次回答。

“南军换上了渤海的旌旗,看样子是二殿下拿下京城,并且说降李景隆了。”

“那没人来找你父亲?”朱棣眼巴巴看着张辅,希望朱高煦派人来给自己个准话。

“回殿下,暂时并未出现,不过应该也快了。”

张辅作揖回应,朱棣闻言将目光放到了一旁老神在在的姚广孝身上。

“老和尚,你说俺现在算什么?”

“算是未来的皇帝吧。”姚广孝口无遮拦,或者说不必遮拦。

“俺不信老二会那么大方把皇位让俺,他连火炮都舍不得给俺。”

朱棣陷入了自我怀疑,他为什么就没能想到朱高煦那样的打法?

如果他想到了,那现在打进京城的就是他了。

只是他想了想,朱高煦的打法最为关键的就是战船,而自己压根没有战船。

更何况,朱高煦有他帮忙牵制李景隆,可他如果想效仿朱高煦的打法,那朱高煦可不一定会帮他牵制李景隆。

“俺是不是得回一趟北平,把这消息告诉一声徐妹子和老大?”

朱棣举棋不定,可关键时刻,朱高煦帮他做了决定。

“殿下!”

张辅都没退出去,南边就又来了新的传信人,不过这次的人是王义。

作为一军统帅,由王义亲自送来的消息不言而喻,所有人都注视着他。

他一路快走进衙门内,随后作揖道:“招抚曹国公的是亦掌印,他还带来了殿下的口信,说让您快马速下江南!”

“还真让给俺啊?!”

朱棣一听王义的话,立马就诧异看向了姚广孝,却见姚广孝嘴角含笑,低垂眉目手中盘算佛珠。

“让就让吧,俺先做几年,过几年再还给他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